Wednesday, September 06, 2006

光影记忆(十三)

2006-6-23

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导演:David Lean
主演:Alec Guinness Anthony Quinn

1926年,劳伦斯出版了《七根智慧之柱》一书,记录了他在中东地区的作战经历,被称为“描写阿拉伯起义的史诗性作品”。1935年,劳伦斯因为车祸逝世于英国陆军医院,在他意外离世之后,没有来得及给这个世界留下只言片语,但在《七根智慧之柱》中他却早已说明:“我已把遗嘱写在满天星斗之间。”
劳伦斯可以说是上世纪最具传奇性的英雄人物,也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英国陆军军官。1962年,大卫·里恩根据其传奇事迹改编拍摄了这部激动人心的经典巨作——《阿拉伯的劳伦斯》。对世界电影而言,《阿拉伯的劳伦斯》留下了众多经典的段落场景,气势恢弘的战斗场面,精美绝伦的银幕画面,字字珠玑的精彩对白,大卫·里恩天才的场面调度和剪辑设计,为他赢得了第二尊奥斯卡金像。而劳伦斯在他的电影里,也像一尊真神般巍然。也许就《时代》周刊所评述的那样:“一次又一次的,宽银幕巨大的长方形画框就像一个极大的熔炉的门那样敞开着,观众全神贯注盯住纯净的金子般的沙子溶化的闪光,盯住空旷、灿烂的无垠苍茫,就好像盯住上帝的眼睛一样。”劳伦斯,无论是在大卫·里恩的镜头下,还是在现实中,伟大的都像一场传说。

暴雨将至 Befoe The Rain

导演:Milcho Manchevski
主演:Katrin Cartlidge Rade Serbedzija Gregoire Colin Labina Mitevska Jay Villiers

《暴雨将至》是马其顿开国第一部电影长片,也是Milcho Manchevski的处女作,影片一举夺得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影片分为“Word”,“Face”,“Picture”三个独立而相互关联的部分,整个故事因为导演高超的叙事技巧而让人感觉到一种宿命的轮回,充满了一种不可抑制的悲伤情绪,在那片土地上,亲情和爱情都变得那么不堪一击,种族的纷争是如此的残酷,那种对战争暴力的震惊和痛苦的思考跃然而出。
“With a shriek birds, flee across the black sky, people are silent, my blood aches from waiting ...”影片从Mesha Selimovic的诗句开始,对应着影片结束时候的音乐,无不述说着狭隘的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沉重。面对如此的世界,所有的幻想和憧憬都趋于破灭,每个人的内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抑和苦痛,他们是那样的无可奈何,生命又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关于影片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在第一部分,萨美娜被她表哥开枪打死以后,基卢出乎意料的冷静,他轻轻的放下行李,不说一句话坐在箱子上,悲伤地看着她,这幅照片在影片第二部分出现,而按照影片的情节发展,第二部分应该是在第一部分之前发生的事情,既然在第一部分之前,安妮怎么可能收到未来的这幅照片呢?换一个思维方式,如果第二部分就是第一部分的延续,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延续,然后,再循环,第一部分是第三部分的延续。这样,就可以解释这副照片的问题,然而,在第三部分亚历山大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出现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中了。或许,这就是导演一直在告诉我们的“时间不逝,圆圈不圆”(Time never dies,the circle is not round)。

雷恩的女儿 Ryan's Daughter

导演:David Lean
主演:Robert Mitchum Sarah Miles John Mills Christopher Jones

三毛在《素人渔夫》一文中曾经悲叹到:“我在想,我正疯狂的爱上了一个英俊的跛足军官,我正跟他在这高原上散步,四周长满了美丽的石南花,风吹着我的乱发,他正热烈的注视着我——浪漫而痛苦的日子啊!”荷西猜出了她想扮演的角色,雷恩的女儿。
大卫·里恩在五六十年代拍出了它的“史诗三部曲”之后,在1970年推出了他的心血之作《雷恩的女儿》,这是一部关于激情、背叛和宽恕的史诗电影,影片承袭了史诗电影的一贯主题,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喜命运。然而,影片自问世以来,一直没有赢得与其品质相称的口碑和票房,影片在1971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也仅仅领到了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摄影两个奖项。
或许也是因了这个缘故,大卫·里恩在此后的十四年中几乎销声匿迹。直到1984年,他才把福斯特五部长篇中的最后一部《印度之行》改编拍摄成电影。影片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法将批判和史诗交融一体,展示了比旧作更富哲学意味的人文思考。如今再看《雷恩的女儿》,大卫·里恩在《印度之行》中某些叙述技巧和主题铺陈,在《雷恩的女儿》中早已雏形出具。故此,我们完全可以把《雷恩的女儿》看成是大卫·里恩的一部节点性作品,这恐怕也是他在影史上颇受影评家和电影同行尊重的原因吧。

No comments: